在學了多年的資訊工程領域以後,
總會想試著用各種角度去理解這個世界,
總會想試著用各種角度去理解這個世界,
以及其他人所感受到、在乎的事情.
所以這篇本來是要整理軟硬整合系統的筆記,
卻硬是要扯到同理心.
[人類從食物採集者變身為資訊採集者。──麥克魯漢]
從資訊工程的角度來看,
粗略分成硬體和軟體兩部分.
這兩部分組成一個設備(Device)
兩台設備之間的溝通則稱為通訊.
通訊的目的是為了傳遞某樣事物或概念.
粗略分成硬體和軟體兩部分.
這兩部分組成一個設備(Device)
兩台設備之間的溝通則稱為通訊.
通訊的目的是為了傳遞某樣事物或概念.
如果要傳遞溫度,
大致上的流程,
要先有一個會因為溫度而變化的物質.
要先有一個會因為溫度而變化的物質.
法拉第、赫茲等大大就發現了一堆效應和定理,
讓我們能瞭解物質變化的特性.
但有這些還不夠,
讓我們能瞭解物質變化的特性.
但有這些還不夠,
因為連續的訊號輸入和時序有關,
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震盪器來產生頻率.
而在電子元件的接收方和發送方,
頻率必須一樣才能傳遞正確的訊號.
頻率必須一樣才能傳遞正確的訊號.
但即使正確傳遞了訊號,
仍然無法解讀這些訊號的意義,
所以必須靠通訊協定.
仍然無法解讀這些訊號的意義,
所以必須靠通訊協定.
兩台設備必須先定義好這些訊號所代表的意義.
所以設備間的通訊就在一堆
電/磁/訊號/頻率 換來換去的情況下傳遞了.
而其中由於傳遞的方式/概念越來越複雜,
所以描述這些邏輯的軟體也就越來越複雜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情感同理心, 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、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.
所以描述這些邏輯的軟體也就越來越複雜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情感同理心, 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、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.
情緒, 感受,
這些東西的產生和環境, 成長背景以及原生的個性有關係. (想法和立場先放一邊)
感受和情緒會產生,
都是因為接收到外在物質狀態的改變,
經由認知判斷,
所形成自身狀態改變的一種概念.
而若要能瞭解他人的感受,
要先瞭解對方對於外在環境變化的感測能力,
以及解讀感測資訊所採用的認知模式,
最後產生的變化再與當前的感受疊加或相互影響,
才會對方是真正的感受.
而相互能同理的溝通, 才是真正的溝通.
否則都是誤解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認真瞭解一個人
而要知道電子元件的感測能力,
或是頻率. 可以拿三用電表, 示波器.
要知道軟體系統所採用的認知模式, 通訊協定
可以讀原廠的規格, 如 [android][windows], [tcp/ip] , ...
要知道系統當前狀態,
可以print system log.
可以print system log.
但如果是人呢?
只能不斷的反覆理解, 確認,
然後修正.
確認我們所用的語言定義是一致的,
妳的感受轉換成語言,
語言在轉換為我的感受去確認妳的感受,
也是一致的.
而還要再確認這些感受,
在經過妳所成長的環境, 與認知的解讀方式.
所產生的變化.
要知道認知的方式,
要仔細的瞭解成長背景,
以及原生的個性.
最後還要瞭解和細心察覺妳目前的狀態,
才算是完全的同理.
而過程有太多的不確定和失真的因素.
但這只是相互體諒, 包容, 溝通的第一步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所以後來我才瞭解,
原來要能真正聽懂/同理對方所要表達的,
與對方所感受的,
是有多麼不容易.
所以後來我很喜歡說,
我想認真的瞭解、傾聽,
我想認真的瞭解、傾聽,
因為在關係中,
注定不會有完全的同理,
訊號在不斷的轉換中,
訊號在不斷的轉換中,
難免會有失真.
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認真,
認真的對待每一件事物,
盡力而為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